找到相关内容33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莲师心髓祈请文

     究竟妙拂吉祥佛刹中,  成就持明无量佛子众。  修持坛城会中愿共聚,  面见部主莲师胜坛城,  恒时享用妙法甘露藏,  速证殊胜密乘智慧地。   此文乃宁玛巴白玉派传承西康四大寺庙之一 ——修岗寺...

    玛珠仁波切传

    |莲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2239488572.html
  • 法王如意宝:岩洞老人颤抖道歌

    佛陀以及佛子三密舞,九乘佛法引导大车轨, 恭敬祈祷大恩上师父,说此教言当利诸众生。 获得善基人身之此时,若不获得解脱之坚地, 恐怖险地恶趣漂泊时,诸善之名亦是难听闻。 寿命无常犹如日落时,彼无住留渐趣死亡处, 若不迅速修持甚深法,至身次第隐没心必悔。 虽生六道高低任何处,除苦之外无有安乐时, 恒时不变究竟胜安乐,修持无漏之果正是时。 于此因果无欺正道中,若不慎重行持取舍理,...

  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著 益西彭措堪布译

    |法王如意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9235010161.html
  • 佛说:恶口

    口的等流果则是:从三恶趣中脱生为人后,常常听到不悦意的恶骂声,而且恒时心情烦躁,常遭众人欺辱、担惊受怕、心不自在,常遇恶友。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喜欢口出恶语。   有一次一个外道对佛陀大声辱骂,非常...

    佚名

    |恶口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13353514028.html
  • 戾气致凶:猎人多杀生 常常遇灾难

        俗话说:“和气致祥,戾气致凶”戾气是指不详和的气氛。所谓“戾气致凶”即不祥和的气氛导致凶衰。人与人之间闹矛盾,相互起嗔恨心,会产生戾气,同样,杀害生命时,被杀动物的痛苦与冤恨会产生最强烈的戾气。这种不祥和的气氛恒时围绕着造杀业的人,导致诸多痛苦。猎人经常杀生,而常常遇到灾难。  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《烟台晚报》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:打兔不慎打死娘。一天下午五点多钟,家住四川宜宾...

    佚名

    |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4253926710.html
  • 恒常修持随念佛陀功德的利益

    之原因,即无信心以及相续不清净,若相续清净,恒时可见。譬如,琉璃地能否显现身影,取决地面是否有垢,只要除去污垢,便能显现影像。《宝性论》说:“犹如清净琉璃地,映现天主身影像,如是众生净心地,亦现能仁...根,增长信根之方便,即恒时忆念功德。如是以理成立恒时忆念佛陀功德,能昼夜见佛。   对此总结:   恒时忆念佛陀功德者(有法),可昼夜见佛(所立),以增长信根净治自心,必然显现佛身之故(能立)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佛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8300234642.html
  • 教诫心之明点

      以得无迷觉性本地力,现前诸身与诸智慧也。   此时犹如国王得王位,获得一切断证自在藏,   此时于诸遍空众生前,恒时显现利乐之事业。   以此善说善根愿诸众,无勤入此光明乘之道,...

  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746183.html
  • 戾气致凶

    戾气致凶---索达吉堪布 俗话说:“和气致祥,戾气致凶”戾气是指不详和的气氛。所谓“戾气致凶”即不祥和的气氛导致凶衰。人与人之间闹矛盾,相互起嗔恨心,会产生戾气,同样,杀害生命时,被杀动物的痛苦与冤恨会产生最强烈的戾气。这种不祥和的气氛恒时围绕着造杀业的人,导致诸多痛苦。猎人经常杀生,而常常遇到灾难。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《烟台晚报》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:打兔不慎打死娘。一天下午五点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2175952.html
  • 罗睺罗般若赞略释

      罗睺罗般若赞略释   无可言思般若度,不生不灭虚空体,   各别自证智行境,顶礼三世诸佛母。   顶礼三世诸佛之母!   无可言思般若度   释:自性本具之自然智慧对本体如虚空之无为法性断定自决,谓之甚深般若波罗密多义。如是依此自然本智,使一切有寂诸法俱解脱于法界。此非言思戏论之意境,乃离念瑜伽士之所证也。   不生不灭虚空体   释:如是自性智慧恒时安住于如虚空之大等持法界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885113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华智仁波切《自我教言》略解

    :恒念传戒之上师,恒念示道之佛法,恒念律仪与誓言。   3. 恒时应具有三种:身体恒时应有心,床榻恒时应有身,心中恒时应放松。   4. 急须忘掉有三种:急须忘掉生贪友,急须忘掉生嗔敌,急须忘掉痴...rdquo;,戒包括皈依戒、小乘别解脱戒、大乘菩萨戒及密乘三昧耶戒。凡对自己传授过其中任何一戒的上师,我们都应恒时忆念。因为,般若是成佛的根本,然般若智由定生,定由戒生,所以,他们其实已传给了我们佛陀慧命的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563203.html
  • 切莫遗忘有三种

    断的,生生世世都不能分离。每天都应发愿:“生生世世不离师,恒时享用胜法乐。”所以,师徒关系,不是世间一般关系,确实是最特殊、最重大的一种关系。这种关系一旦建立,双方都不可以舍离,生生世世都要融合在一起...很多道友都奉为日课,这样就是恒时不忘大慈大悲释迦佛。释迦佛是这一期佛法的教主,是皈依处的总集大主尊,和我们有极深、极密切的因缘,是一切传承教法的源头,所以叫作“本师”。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仪轨小字上教诫我们...

    华智仁波切著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

    |念恩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900263940.html